2022年上半年,俄乌冲突等黑天鹅事件频发,国际国内环境愈发复杂严峻,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。二季度,国内疫情明显超出预期,给经济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。面对多重困难,中央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,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最终稳住了经济大盘,实现二季度GDP正增长。

本周,6月以及二季度经济数据相继出炉,各项数据稳中向好。经历暴风雨洗礼之后,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持续复苏阶段。

二季度

中国经济疫后复苏正当时

二季度,主要受疫情影响,我国经济经历了回落触底、反弹复苏的过程。其间,生产端表现出较强的韧性,疫后迅速恢复。而需求端修复相对滞后,是后续经济复苏发力的重点。

疫情冲击下,4月宏观经济经历至暗时刻。当月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下滑,程度仅次于2020年2月,制造业、服务业均受到较大的冲击。5月,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,稳中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强化。随着防疫工作取得持续进展,物流供应链改善,以及政府稳经济政策的积极发力,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步回暖。

6月,生产端基本恢复正常运转,需求端仍持续复苏。首先,供应链阻塞已被打通,生产端整体恢复正常。从各项数据看,供应链已从4月的混乱状态恢复正常。6月份,PMI供货商指数配送时间指数以及物流业景气指数分别录得51.3%、52.1%,均重回扩张区间。全国卡车流量数据也继续回升,同比好于2019年。特别是上海卡车流量,6月以来加速恢复。

随着供应链的打通,我国制造业生产端整体已恢复至年初正常水平。6月制造业PMI为50.2%,重回扩张区间。其中,生产分项为52.8%,较上月回升了3.1个百分点,创年内新高,维持了良好的扩张势头。

工业、服务业生产数据整体表现继续向好,其中服务业生产改善较为显著。6月,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9%,较上月继续大幅回暖3.2个百分点。其中,采矿业、制造业和公用事业分别增长8.7%、3.4%、3.3%,较上月提升1.7、3.3和3.1个百分点。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由上月-5.1%转为1.3%,大幅提升6.4个百分点,改善十分显著。

其次,需求端边际改善明显,未来仍存在较大修复空间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改善,超市场预期。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.1%,好于预期的5.9%。环比增长0.95%,增速较上月继续提升。其中,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为7.1%,较上月回升0.4个百分点,表明全国基建仍在持续推进。
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回正,不过仍有较大修复空间。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大幅回暖,由上月的-6.7%转为3.1%,好于预期的-0.5%。但上半年累计增速仍为-0.7%,有较大的修复空间。

最后,房地产销量改善,但仍面临较严峻局面。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改善,由上月的-31.8%升至-18.3%。百城房企单月销售环比涨幅也超60%。但6月份房地产投资、房屋施工面积、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1.6、8.4、9.5个百分点,下滑趋势依旧没有改善。同时,近期各地停贷风波可能对房地产销售造成一定的冲击,未来房地产市场依然较为严峻。

多因素推动下,下半年经济复苏仍将持续,短期看不到减弱迹象。目前市场担忧,随着生产端的复苏,需求修复可能不及预期,后续经济动能也将放缓。但我们认为,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因素支持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:

第一,下半年我国出口保持扩张问题不大。年初,基于2021年出口难得一见的高基数,和海外供应链恢复预期,市场普遍预期,今年出口难现去年辉煌。但实际上,上半年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4.2%,增速连续2个月提速,表现非常强劲。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上半年外部需求依然景气。2022年以来,主要国家进口依旧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。1-5月,美国进口同比增速维持在20%以上,德国也在15%左右;另一方面,受俄乌冲突影响,海外供应链再次陷入混乱,为寻求安全稳定的供货商,海外订单集中向工业体系相对完备、产业链受冲击较小的中国转移。

下半年,全球供应链危机实质性缓解概率不高,在疫情不会再次失控的假设下,我国出口保持扩张问题不大。6月以来,欧洲正在经历新一轮疫情冲击,单日最高新增病例超50万人。7月12日,美国白宫发布会警告称新变异奥密克戎毒株BA.5亚型或将在全美范围内引发新一波疫情。即使海外经济预期衰退到来,我国下半年出口依然能大概率凭借供应链优势维持稳定增长。同时,俄乌冲突有走向长期化趋势,能源危机和供应链扰动将持续冲击欧洲,也会对我国出口形成“溢出”效应。

第二,需求端政策仍在不断发力。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中央提出要全力扩大内需,进一步发挥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,有序促进消费恢复。主管部门政策也不断落地,比如减免汽车购置税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等,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。6月乘用车产销明显好于预期,产销环比分别增长31.6%和36.9%。百强房企单月业绩规模环比也大幅增长61.2%。近期推出的3000亿元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工具以及传闻中或将提前发行1.5万亿元明年地方专项债则会提升基建的力度,进一步改善实体经济需求。

第三,央行稳增长态度坚决,未来货币供给需求仍旺。央行等金融主管部门坚决落实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措施。特别是在避免“信贷塌方”方面,可谓不遗余力,动员能力极强,使货币供给端非常给力。6月份社融新增5.17万亿元,明显超出市场预期。其中,政府债券新增1.6万亿元,同比多增8676亿元,体现了政府稳增长的意志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增人民币贷款中,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.45万亿元,同比多增达6130亿元,是近一年改善最为显著的一个月,表明企业信心也在逐步恢复。6月份信贷社融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超出市场预期,显示货币供需一齐发力下,我国经济复苏仍具澎湃动力,未来货币供给需求大概率也将延续供需两旺的态势。

4月底以来,疫情形势缓解和经济基本面、政策面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下,A股出现一波中级别反弹。其间上证指数涨幅最高达18%,创业板指反弹幅度接近30%。回头看,疫情形势的缓解是经济正常运行、政策发挥作用以及这轮反弹的前提;经济基本面改善是本轮反弹的基础;政策面持续催化,助推指数回升。在基本面、政策面与市场的共振下,不觉间,上证指数一度已突破3400点,距离年线3440点仅有一步之遥。那么未来市场走势将如何呢?

中长期来看,我们坚信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,市场表现应与基本面走势趋同。此外,俄乌冲突下,能源安全和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凸显无遗,相关板块的逻辑得到进一步强化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骤变可能加速我国在科技等赛道的投入。特别是新能源、智能经济等领域,未来或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。因此,市场也应在趋势和结构上有相应的表现。

短期内,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。首先,指数前期涨幅较大。以上证指数为例,指数前期最高已累计18%的涨幅,翻倍个股不在少数。年线上方也盘踞着2020年7月以来的巨量交易筹码。另外,基本面、政策面也存在不确定因素。比如,未来疫情防控政策变化情况、存量和增量政策的落地情况和节奏、经济复苏的斜率和二阶速率、房地产回暖的速度与力度、海外滞胀风险、公司半年报发布以及市场的反应等因素,均是我们需要重点跟踪关注的对象。

(本文作者系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,华兴资本研究院钟山对本文亦有贡献。本文已刊发于7月16日《红周刊》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不代表《红周刊》立场。)


特别声明:
本网内容均为互联网转载,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。
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合作&删除联系:755277197#qq.com(把#改为@)。